西北民族大学地址在哪里

大学名单2023-08-18 17:19:01查大学网

原标题:西北民族大学在哪里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西北民族大学各校区地址为:西北新村校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邮编730030);榆中校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邮编730124)。西北民族大学是由国家民委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学校。


学校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中央部属高校,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西北民族学院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76亩,其中西北新村校区359亩,榆中校区1417亩,图书资料400万余册(含电子图书),博物馆馆藏文物2964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4.7亿元;设有28个教学单位,有71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914人,全日制在校生26544人,其中本科生2425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795人。

校园风景

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肇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兰州开办的藏民问题研究班和藏民学校,1950年1月改建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1950年8月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建有2个校区、1所附属医院。学校设有28个教学单位、 3个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401万余册、博物馆馆藏文物3381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亿元、固定资产总额约38亿元。

学校加强人才培养。建校近70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国家战略和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坚持把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干得好”的专门人才作为使命自觉,已培养各类人才17万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涵盖11个学科门类,拥有7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招生。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人才队伍中现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1人;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4个,突出贡献专家6人,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4人,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人选27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教学标兵4人;甘肃省教学团队8个,基础研究创新群体2个,领军人才23人,优秀专家6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4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5人,“555”创新工程人才人选6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学名师2人,“园丁奖”8人,青年教师成才奖47人。

学校夯实办学基础。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资格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5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校重视内涵发展。现有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包括7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在甘肃省“双一流”建设规划中,民族学为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一流学科建设特色学科。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家民委创新团队,2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建有“丝绸之路信息港大数据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信息港中国-中西亚研究院”。学校是“甘肃省民族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主持单位;“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

相关推荐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